第二百二十九章 那钦差李桓定不是什么好官【求订】
不知道为什么,看着李桓没有丝毫的反应,钱宁却是感受到一股如山的压力扑面而来。 下一刻就见李桓手中那一份密函化作齑粉,而李桓脸上则是一片平静之色,一股肃然的杀机扑面而来。 “榆林镇的边军莫非都是死人不成,朝廷养他们是干什么吃的,竟然让鞑靼人轻易入寇关中,挡不住鞑靼人,难道连示警都做不到吗?” 听着李桓的话,钱宁缩着脖子不敢开口。 就见李桓眼中闪过一道厉色冲着一旁的任平道:“任指挥使,你留下来训练这些士卒,坐镇西安府。” 任平闻言反应过来,连忙躬身一礼道:“末将领命。” 当李桓的目光落在一旁的关征身上的时候,李桓道:“关指挥使,立刻点起人马,随本督奔赴榆林镇。本督倒是要看看,这鞑靼人到底是如何潜入关中的。” 关征神色一肃道:“末将领命。” 很快苍凉的号角声响起,原本校场之上正在训练的上万兵卒不禁一愣,露出愕然之色,下意识的向着点将台这边看了过来。 不到盏茶功夫,滚滚烟尘而来,大地微微震动,抛开一部分训练新兵士卒的振威营老卒以及被李桓外派地方的士卒之外,振威营尚且还有近两千人。 那苍凉的号角声便是召集振威营士卒的讯号。 经过一番裁汰,整个振威营也就剩下三千多人,虽然不敢说全都是可比边军之中的精锐,整体而言,却也不比边军差多少。 甚至如果考虑到振威营士卒的披甲率的话,只是在装备上面,振威营绝对要超过九边重镇的那些边军。 如果说是先前的京营大军的话,披甲率可能还不如边军,但是经过裁汰之后,大量的老弱士卒被裁汰,而大量的兵甲自然也就闲置了下来,可以说此番振威营随同李桓出京,振威营几乎是清空了库存,三千多士卒,竟然全员着甲,哪怕是一个再普通的士卒,也至少有一身棉甲在身,再加上精挑细选出来的强弩、火铳、刀枪等利器。 虽然不敢说将振威营武装到了牙齿,但是比之边军来,绝对要强出一筹来。 所以说振威营的人马,真的对上那些悍勇的边军精锐,未必没有一战之力。 这边李桓叮嘱了钱宁一番,关征身着甲胄,一脸郑重的向着李桓道:“大都督,振威营将士已经集结完毕,随时可以听候大都督差遣。” 李桓点了点头,目光扫过一众将士,沉声喝道:“众将士,鞑靼人寇关,杀入关中,劫掠我大明赈济灾民的钱粮,以至于无数百姓流离失所,饥寒而死,你们说鞑靼人该不该杀。” 一众士卒闻言,眼中不由的流露出几分煞气。 “杀,杀,杀” 顿时喊杀声震天。 而不远处的那些新招募的兵卒同样也都露出了愤怒之色。 要知道这些新兵可都是从受灾的难民之中招募来的,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朝廷的赈济粮对于他们这些灾民到底意味着什么。 鞑靼人劫走赈济粮,那是将榆林道的受灾百姓推向了绝路啊。 一时之间,就是这些还没有训练多久的新军士卒都忍不住随着振威营的士卒高呼不已。 深吸一口气,李桓翻身上马,冲着关征点头道:“关指挥使,率领大军,随我奔赴榆林道。” 虽然说李桓心中清楚,或许等到他带领振威营人马赶到振威营的时候,那些鞑靼人已经退出了长城,回到了草原之上,可是李桓还是决定带着振威营前往榆林道。 榆林道乃是九边重镇之一,常年同异族打交道的九边之地,可是不比中原内陆之地。 李桓此番前往榆林镇,看看是不是能够打击入寇的鞑靼人,但是更重要的却是赈济灾民。 没错,李桓赶往榆林镇,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赈济灾民,相比打击鞑靼人而言,没有什么比赈济那些灾民更重要。 正常情况下,李桓如果想要赈济灾民的话,必然要带上大量的粮食,否则的话,就算是赶到了榆林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粮食也救不了人。 但是李桓却是有自己的考虑。 经过这么多次抄家,李桓清楚的发现,这大明的百姓的确是穷苦了些,大多数至多是勉强糊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大明上下全都是穷人啊。 只是大量的钱粮、财富全都聚集在了极少数人的手中,这些人就是盘踞地方上的豪强、世家大族。 此时李桓一身的风尘仆仆,而在其身后则是近两千的振威营士卒,一路之上马不停蹄,几乎可以说除了歇息之外,所有的时间都拿来赶路,即便是如此,从西安府赶到榆林镇,也足足花费了李桓等人数日的时间。 李桓身为大都督,几日之间同振威营将士同甘共苦,丝毫没有搞什么特殊,不像许多监军、总督之类,大军行军,这些人则是优哉游哉的坐在马车之上。 李桓这几日同振威营一众将士同吃同住,只让振威营上下将士对李桓心悦诚服。 前方一阵马蹄声传来,只看一眼就知道,来人正是撒出去的哨探。 大军行军,哨探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一名精锐小旗纵马而来,翻身下马冲着李桓、关征二人恭敬道:“大都督、指挥使,前方发现三边总督杨一清的队伍。” 说着那小旗官道:“此时杨总督正带人前来拜见大都督。” 李桓眉头一挑,显然是没有料到竟然会在进入榆林道地界之后,遇上杨一清这位三边总督。 说到杨一清的话,说实话,李桓对这位还是颇有了解的,毕竟这位也算是正德一朝允文允武的人物了。 尤其还督抚三边重镇,绝对算得上是一位封疆大吏,当初朝堂之上,甚至有人建议将杨一清这位封疆大吏调回中央,进入内阁,执掌兵部。 由此可见杨一清此人绝非是一般人物。 远处一片烟尘滚滚而来,只看那烟尘的规模,差不多有数十骑,若是不出意外,当是那小旗官所言的杨一清等人。 李桓缠着一旁的关征道:“关指挥使,陪本督去会一会这位杨总督。” 关征应了一声,驱马跟在李桓身侧缓缓上前。 很快就见一队骑兵呼啸而来,为首的赫然是一名身着巡抚官服的中年官员,只看其在战马之上驾轻就熟的模样就知道,其骑术绝对不差。 而在其身后则是一队精锐骑兵,只看这些骑兵的气势、风貌,绝对都是边军之中的精锐。 几杆旌旗迎风飘飞,杨字大旗烈烈招展,气势煞是不凡。 杨一清时任右都御史、陕西巡抚,总制三镇军务,督管延绥、甘肃、宁夏三边军阵,又被称之为三边总督。 榆林镇也就是延绥镇,正是九边重镇之一,加上甘肃、宁夏两镇,正是三边重镇。 所以说杨一清不单单是朝廷的右都御史,更是陕西一省之巡抚,又总督三边重镇军务,权柄之盛,可谓封疆大吏。 放眼大明,地方上能够与之相媲美者,可谓是寥寥无几。 杨一清同李东阳、刘大夏被世人并称为楚地三杰,可是相比李东阳、刘大夏乃是纯粹的文人,杨一清非但是文治能力冠绝一时,同样在武事方面也有非同一般的造诣。 杨一清更是在后来官至内阁首辅,号称出将入相、文德武功,可比唐之名相姚崇。 脑海之中闪过关于杨一清的消息,而此时杨一清也带着一众人马到了近前。 李桓打量着杨一清的同时,杨一清同样也在打量着李桓、 对于许多地方官员而言,别看李桓在京师、福建几地凶名赫赫,但是在其他地方,却是未必。 哪怕是朝廷的邸报之上屡屡有关于李桓的事迹,可是对于一些官员来说,能够知晓李桓的名字,那已经是不错了。至于说更多,还真的有不少人没什么兴趣。 但是杨一清却是不同,杨一清为官数十年,自成化朝便已经踏入仕途,历经成化、弘治、正德三朝,也是几朝老臣,在朝中多有故旧之交,门生故吏更不在少数。 再加上杨一清为三边总督,不可能不关注朝堂之上的变化,所以说对于李桓,杨一清了解的非常清楚。 月余之前,杨一清便已经从朝廷的邸报之上知晓天子亲派李桓为钦差前来陕西督查地方赈灾事宜。 按说杨一清身为陕西巡抚,陕地大灾,他这位巡抚也负有一定的责任,但是无论是朝廷还是天子都没有怪罪杨一清的意思,非但是没有惩处,反而是让杨一清坐镇将三边军镇,为朝廷看好边军。 所以说杨一清看似挂着巡抚的名头,其实对于陕地的政务根本就没有插手的余地,更主要精力则是放在了约束边军,不使边军生乱上面。 毕竟大灾之下,必生民乱,这点几乎是常识,小规模的民乱,地方官府协同卫所倒是可以平定,可是一旦生出大规模的民乱的话,那么必然要出动大军镇压。 延绥镇这九边之一的军事重镇自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而杨一清便是在延绥镇坐镇。 此番鞑靼人几乎是在没有惊动边军的情况下出现在榆林道,甚至还劫掠了朝廷赈济灾民的粮食。 杨一清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便传令三边重镇,甚至开始调集兵马,准备堵死壶里部回归草原之路。 不久前杨一清却是得到消息,李桓这位钦差竟然带着一营人马自西安府赶了过来。 所以说杨一清便带上人马前来相迎,这才有了二人的相会。 杨一清翻身下马冲着李桓一礼道:“下官陕西巡抚、总制三镇军务,右都御史杨一清拜见钦差大人。” 不等杨一清拜下,李桓连忙上前,一把将杨一清扶住道:“杨总督不必多礼,李某在京中,常听陛下赞誉杨总督文武双全,有出将入相之才,今日一见,当真是名不虚传啊。” 杨一清脸上露出几分受宠若惊之色,忙冲着京师方向拱手道:“陛下谬赞,真是折煞老臣了。” 只是扶住杨一清,李桓便感受到杨一清那看上去并不怎么健壮的身躯当中所蕴含的力量,这位文德武功、出将入相之才,还真的是一位深藏不露的强者。 以李桓判断,杨一清的实力,怕是一般的一流好手都未必是其对手。 李桓忽然发现,诸如王阳明、杨一清,这些儒家出身的文臣,但凡是在军务方面有着极高造诣的,皆有着一身不弱的内家修为。 就像王阳明,一身内家修为造诣之高,就连李桓如今号称将十三太保横炼神功修炼到了金身不破的境界,已然不敢说自己能够稳压王阳明一头。 而眼前的杨一清,显然又是一位实力不比王阳明差多少的强者。 二人客套了一番,李桓神色一正看着杨一清道:“杨总督,李某此来为何,想来杨总督心中也该有数吧。” 杨一清脸上露出几分凝重之色,微微点了点头带着几分愧疚与自责道:“下官总制三边军务,却是让鞑靼人潜入关内,以至于对方劫走了朝廷的赈济粮,下官治军不严,有负皇恩,有负三边百姓……” 说着杨一清又道:“事发之后,本官已经严令三边总兵、一众指挥使、严守各处关口,并抽调一支精锐,围剿入寇的壶里部,只可惜,壶里部也不知从何得到消息,总是能先一步避开大军围剿,在劫掠了几处村镇之后,已经从三郎口逃回草原去了。” 从李桓得到消息,到李桓带领人马赶来,可以说已经过去了有半个月时间。 这半个月的时间当中,壶里部的鞑靼人显然不可能还傻傻的呆在榆林道等着三边大军围剿。 别看这些年鞑靼人动不动便是大军寇边,大明一方处在守势,那也要看是在什么样的情形之下。 毕竟鞑靼人寇边,从来都是数万骑兵南下中原,这种规模的寇边,九边自然要倾尽全力防备。 然而那是鞑靼大部人马出动的结果,朝廷不得不全力应对。 可是这次不过是区区一个壶里部罢了,满打满算也就几千青壮而已。 这样规模的鞑靼人,说实话,九边重镇,任何一镇都有实力将之轻易剿灭。 所以说壶里部的阿里哈等人要是不见好就收的话,半个月过去,恐怕已经被杨一清率领三边精锐给彻底的留在榆林道了。 其实李桓本身就对留下劫掠的鞑靼人抱太大的希望,鞑靼人不傻,抢了那么多的粮食,肯定是第一时间逃走啊,真要在关内停留,那才有鬼了呢。 微微点了点头,李桓看着杨一清道:“照杨总督所言,壶里部的人明显是奔着朝廷的赈济粮来的,对方即可以轻易寇关入寇,并且准确无误的伏击运粮队,事后又能逃过总督大人的围剿,杨总督就不觉得这其中有什么问题吗?” 杨一清闻言,眼眸之中闪过一道精芒,深吸一口气看着李桓道:“本官也知道,这其中必然有人同壶里部相勾结,否则壶里部不可能会如此的顺利入寇、出关,甚至连本官调派人马都知晓的清清楚楚。” 李桓眉头一挑道:“不知杨总督可曾查出,究竟是何人勾结鞑靼人,行此大逆不道之事?” 杨一清缓缓摇了摇头道:“一时之间,并没有什么线索,不过本督定会严查到底,绝不会令此等大逆不道之辈逍遥法外。” 李桓微微点了点头道:“此事锦衣卫也会去查,涉及军中之人,希望到时候杨总督能够方便一二。” 杨一清闻言只是稍稍犹豫了一下便点头道:“理当如此。” 虽然说杨一清身为文臣,对于锦衣卫查案有着一种天然的抵触心理,但是杨一清也不是傻子,他自然清楚,发生这么大的事情,只要明眼人都能够看出鞑靼人入寇,必然有三边之中的实权人物相助,锦衣卫本就有监察天下之权。 这等大事,锦衣卫要是不插手的话,那才是怪事呢。 说着李桓深吸一口气,神色之间带着凝重之色道:“赈济粮被鞑靼人所劫,绥德州百姓如何了?” 那些粮食可是一州百姓的救命粮,李桓真不敢想象,没了那些粮食,绥德州的百姓将会如何。 果不其然,听了李桓的话,杨一清脸上露出了几分沉重之色。 好一会儿杨一清方才开口道:“绥德州十几万百姓饿死者多达两万余,下官抵达绥德州,第一时间拜访绥德州各家豪强、商户,总算筹集了四千多石粮食,每日施以稀粥,总算没有再有大规模的死伤,只是那些筹集来的粮食怕是坚持不了几日了。” 说着杨一清向着李桓拜了拜,一脸恳求的道:“还请钦差大人督促朝廷尽快再度调拨救济粮,下官代榆林一地百姓,恳请钦差大人了……” 说着杨一清向着李桓拜了下去,而在杨一清身后,几名官员以及一众士卒也齐齐向着李桓拜下。 “求大人救一救榆林一地百姓吧!” 李桓陡然之间闻知绥德州饿死的百姓竟然足有两万多人,心神为之震撼,与此同时更是生出了无尽的怒火。 哪怕是杨一清后面说向绥德乡绅豪强筹集了数千石的粮食勉强吊住了一众百姓的性命,李桓心中的怒火也丝毫没有减少。 强自压下内心的怒火,李桓深吸一口气将杨一清给扶了起来道:“杨总督放心,李某既然来了,那么便不会坐视我大明的百姓活活饿死。” 听李桓这般斩钉截铁的承诺,杨一清不禁心中感动,再次冲李桓拜了拜,一脸激动的道:“下官谢钦差大人。” 这一刻杨一清对李桓的种种成见尽皆烟消云散,不管李桓如何好杀,甚至连文人士子都杀,可是单凭李桓心中存有百姓,肯为百姓做事这点,杨一清便对李桓生出几分钦佩以及敬意。 杨一清久在官场,可以说是早就看惯了官场的种种不堪,这么多年单单是被他所惩治的贪官污吏就不下数十之多,如李桓这般心怀百姓的官员不是没有,可是却是极少数。 受了杨一清一礼,李桓开口道:“此地距离绥德州还有多远?” 杨一清当即便道:“还有十里左右,下官为防有鞑靼人余部,特意散出许多哨探,所以事先打探到了钦差大人一行,特带人前来恭迎钦差大人。” 李桓微微点了点头道:“既如此,还请杨总督头前带路,李某先去绥德州,看一看受灾的百姓。” 轰隆隆,大队人马奔着绥德州呼啸而去。 绥德州 城外黑压压一片,到处都是艰难求生的流民,一身补丁的县令丁德朝,身形较之前几日显得越发的佝偻,原本便布满了愁容的脸上如今更是满是愁容。 看着一具具的尸体被差役组织流民之中的青壮抬走挖深坑埋葬,丁德朝便忍不住叹息。 跟在丁德朝身边的吏员道:“大人,如今巡抚大人就在绥德州坐镇,朝廷的赈济粮早晚会下拨,大人所做所为,已经是竭尽所能,无愧于任何人……” 丁德朝闻言摇了摇头,眼睛有些泛红的看着四周骨瘦如柴,眼眸灰暗,看不到一丝希望的一众百姓道:“本官有愧啊,若是本官先前能够向那些富商、豪绅求来更多的粮食,百姓也不至于会饿死那么多人,两万多人啊,那可是两万多条人命,就那么没了啊……” 说着丁德朝忍不住低声啜泣起来,堂堂一县父母官竟然如同一个孩子一般,就那么蹲在地上哭泣起来。 “本官无能啊,刘家、汤家,陈家各家,他们哪一家不是存粮成千上万石,本官若是……” 吏员看着丁德朝轻叹一声道:“大人,您是个好官,可是汤家背后是卫指挥使汤定邦大人,刘家背后是游击将军刘保、陈家虽只是陈光总兵的远亲,可也不会卖大人面子啊。也只有总督杨大人才能够让他们拿出一些粮食来,大人您真的已经尽力了。” 说着吏员带着几分疑惑道:“先前杨总督派人来,说是钦差李桓李大人即将到来,请大人随其前去迎接钦差大人,大人您为何不去?” 丁德朝闻言冷哼一声道:“那钦差凶名在外,料想也不是什么好官,指望他为我绥德百姓做主吗,有那时间,本官还不如想办法再去求一求几家豪强拿出一些米粮救济灾民呢。” 正说话之间,远处一阵烟尘滚滚而来,大地都为之震动,声势极其惊人,不单单是一众百姓,就是尚在流民之间查看的县令丁德朝以及身边的吏员也忍不住向着动静传来的方向看了过去。 【看了下,六月一共更新了43万字,不算多,也不算少了,新的一月开始,跳蚤会努力更新,求一下保底月票啊,票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