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子小说 - 历史小说 - 国姓窃明在线阅读 - 第35章 杀张献忠者封侯

第35章 杀张献忠者封侯

    随着其他五十九个准进士,在皇帝的要求下离开。

    文华殿内仅剩崇祯和沈树人,以及一些宫女宦官。

    为首的宦官王承恩对眼下的状况还没什么觉悟,依然站在那儿。

    不过崇祯很快就吩咐:“王大伴,你们也退下吧。”

    让王承恩颇为错愕。

    沈树人在下面听了,才意识到皇帝身边站的是王承恩。他原本还以为,今天这么正式的场合,应该是曹化淳陪着呢。

    这也怪沈树人读书不仔细——曹化淳去年刚刚告老还乡了。

    《明史》上说四年后李自成打进京城、曹化淳献门,他一个退休老头儿也没这权力呐。估计是另外负责守门的宦官献的,但不出名,只好找个有名字的背锅,充当整个太监群体的代号。

    宦官们都走了之后,崇祯才开口:“依卿之见,对围剿张逆的诸文武,又该如何节制,才能激励他们用命?你刚才敢如此顶撞朕,必然是有把握的吧?

    如今左右无人,朕也不妨说句心里话,朕恨张逆,过于李闯。此贼五年前毁凤阳祖陵,逼得朕下罪己诏,向列祖列宗请罪,古今罪孽,无有过此。”

    沈树人确认现在说话不会让皇帝当众丢脸,才颇敢仗义执言:“陛下,臣不敢说把握。不过臣有肺腑之言,敢说张逆复反之后,南方其余各家复反流贼,许多都是被逼无奈,

    怕陛下觉得‘他们与张逆,都是被熊文灿一同招抚的,张逆之复反,会让陛下猜忌他们也复反’,互相猜忌之下,遂至糜烂,彻底不可收拾,说到底,是恐惧之心作祟。”

    崇祯脸色一冷:“卿这是在怪朕的严厉、逼反了他们不成?”

    沈树人:“臣不敢!那些流贼头目内心所想,没人可以揣测,臣也不能。但事已至此,臣觉得一切还是应该往前看,竭尽所能,修复朝廷与悔过之贼之间的信任,能挽救几个就挽救几个。只有让张逆不能裹挟到更多的人,才有彻底平贼的希望。”

    崇祯调节了一下呼吸,忍着嘴角神经的抽搐,耐心追问:“如何修复?”

    沈树人应声而达:“古有商鞅徙木立信,为今之计,首先应当重赏其他曾经与张逆一起作乱、后与张逆一并被熊文灿招抚、如今张逆复反后他们却不为所动、坚持效忠朝廷的降将。

    如此,可以立下一个朝廷对改过自新、忠贞不二的将领绝对不离不弃的榜样,昭示君臣相得之盛轨。”

    沈树人的建议很具体,很有cao作性。

    说到这儿,总算让崇祯的神色稍稍有些回暖,也意识到眼前这个臣子是真心为了天下的稳定,在帮他出主意。

    “有这样的例子么?就算有,他们对朝廷的忠心是否可靠?”

    沈树人是有备而来,还知道历史,所以他立刻很笃定地说:

    “有!前年跟着张逆等人一并被熊文灿招抚的刘国能,张逆复反后,他并未跟着反,还坚持与之作战。

    至今为止,刘国能还在南阳为国抗贼,与左良玉协力。请陛下试想,如果一个曾经的流贼,因为害怕被张逆牵连而遭朝廷猜忌、选择复反,那他最晚去年秋天就该反了。

    张逆复反至今已九个月,还坚持不跟着一起反的,自然是想要史书留个美名、真心忠于朝廷了,这样的榜样不该立、不该救么?如果放任朝廷文武轻视于他们、不给他们粮饷、支援,反而会寒了人心,以后再要分化瓦解流贼,就难了。”

    这刘国能原先匪号“闯塌天”,做流贼的时候也很凶顽,甚至在陕西陈奇瑜手上就诈降复反过一次。

    但沈树人敢举这个例子,是因为他知道《明史》上刘国能最后是跟李自成张献忠死磕、被击败后全家殉国了的。

    他要阐明自己的观点,也举不出更好的例子,只能用刘国能当标杆——总不能劝皇帝优待郑芝龙吧?毕竟郑芝龙历史上可是当过汉jian的。

    还是刘国能将来相对容易控制,雪中送炭也比锦上添花更容易让人感恩。

    崇祯听完后,良久不语。

    他也不是很了解情况,只好亲自走到殿门口,把王承恩喊回来,让他去把降将刘国能的履历资料拿来,他要亲自好好查验。

    王承恩不知道文华殿里聊了些什么,看这架势也是暗暗心惊:

    陛下不是说要数落责问这个沈林么?怎么骂着骂着还要拿武将的履历资料?这是骂人还是问计呢?

    好在他作为资深宦官,知道不该问的就别猜,做好本分就行。

    崇祯拿到履历后,反复阅读,讨论了很久,最后不得不承认,沈树人给他出的这一个主意,绝对是正确的,有益无害,没有任何后遗症。

    “卿倒是个实干之才。虽不识大体,不能留在馆阁坐而论道。却是个放到地方上抚民理财、分化流贼的好手。”崇祯憋了许久,才憋出这么一句表扬。

    沈树人做具体工作的实事求是,再次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他联想到了之前户部漕运改革那个案例。

    这些话如果人多,崇祯也不会说得这么直白,但现在没人,难得让皇帝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一直伪装也是很累的。

    氛围和谐下来之后,崇祯也不吝趁机多追问一些问题,聊着聊着,就专注到了如何彻底解决张献忠上面。

    沈树人见火候到了,也给了皇帝第二条建议:“陛下,臣一贯以为,张逆之猖獗,首要在于他擅长裹挟良善从贼。要解决张逆,必须斩断他拉扯攀咬裹挟他人的能力。

    陛下既然都已经肯嘉奖、重用刘国能,何不再多做一步,开下重赏、昭告天下,勉励一切可用之人围堵张逆?”

    崇祯想了想,脸色还是有些难看:“你的意思是,哪怕目前是流贼中人,只要杀了张逆,以首级来献,朝廷都会赦免其前罪?还要朕对天下盟誓、保证兑现不成?”

    沈树人摇摇头:“这样也行,但效果恐怕不够。赏罚出自陛下,臣不敢妄议。”

    崇祯森然道:“这还不够?难道还要保证给杀张逆之人封什么官爵不成?如果是张逆身边的贼将、甚至义子,见他大势已去,想要捞一票功劳呢?这种人也要宽恕兑现不成?

    若是李闯、cao贼杀了张逆呢?也要封侯?如此朝廷颜面何存,天下人将来都会轻言作乱、反正最后只要杀个贼首便能洗去罪愆!”

    沈树人知道,崇祯最抹不过的是面子,他赶紧趁热打铁:“陛下!天下人不会耻笑的,我大明也素重孝道。张逆之罪,与诸贼本不相同,五年前凤阳毁陵,他是元凶首恶,其余不过是被裹挟。如今降而复反,他又是首恶。

    陛下仁孝,为了对得起列祖列宗,连罪己诏都下过了,给杀张逆者开出额外赏赐、对天盟誓必然兑现,也是孝道的体现,天下人只会觉得陛下是仁君!

    如若实在觉得面子上过不去……臣知道陛下不太愿意饶恕如今还在狱中的熊文灿,不如在给熊文灿下判词时,明确其罪过范围:

    熊文灿招抚其他诸贼,并无过错,其错只是在于信了张逆。陛下无论怎么惩戒熊文灿,把罪状咬死在这一条,也能让其他降将安心,让其他复反者看到再次反正的希望。

    如此,最后不管是李闯cao贼势穷自相图害,还是张逆的心腹为求脱罪、被官军逼到走投无路时再杀主归降,好歹能除此大患。”

    沈树人的思路很明确:张献忠崛起的最大助力,就是崇祯会乱杀灭不掉张献忠的人,自毁长城。

    所以对付张献忠就得反其道而行之,让一辈子刻薄寡恩的皇帝,唯独在这个问题上不择手段一把。

    “不管其他人原先犯了多大罪,杀了张献忠就免罪!还封侯!”

    而且,如果是孙可望、李定国,在将来某个张献忠穷途末路的时刻,选择了杀父自保,沈树人也是乐见其成的。毕竟孙可望李定国还能挽救一下,没必要给张献忠陪葬。

    历史上大西军下面的将领,还是有一定抗清民族气节的,只诛首恶是最好的。

    听到这一步,崇祯终于动摇了。

    确实,沈树人帮他解决了面子的问题,给了个台阶下:张献忠是有高于其他流贼头目罪恶程度的理由的,对张献忠特别痛恨,并不会让皇帝额外丢人。

    皇陵被毁罪己诏都下过了,该丢的脸早就丢过了。

    熊文灿案的最终盖棺定论,也还能cao作,怎么看面子都能保住。

    最关键的是,沈树人这个策略,是私底下献的,皇帝不丢脸。

    “十户之邑,必有忠信。朕受教了,你先退下吧,朕好好想想。”崇祯不想当面做决定,她不想在臣子面前丢人。

    沈树人知道这时候不能再劝,也就顺势退下。

    ……

    两天之后,殿试正式揭榜的日子。

    魏藻德果然当了状元,高尔俨这个历史上后来降清当了汉jian的家伙,也因为蝴蝶效应,被从探花提到了榜眼。

    原本的榜眼葛世振,则因为言辞比较务实,被黜落到了二甲,变成了传胪。

    原本第五十七名的方以智,被沈树人连累,因为政治态度比原本更务实了一些,也不受皇帝待见,落到了五十九名。

    沈树人则光荣地垫底,总榜第六十名,二甲最后一名。

    但朝野上下,都知道了他被黜落的原因:他对皇帝犯颜直谏、实事求是,才导致排名靠后了。

    一番忙活下来,沈树人最终还是顺利得了进士出身。

    而他也知道,皇帝后续会给他升官的,只是升官的理由要遮掩一下,这样才能给皇帝遮羞。自己的实际前途,绝对比那些徒有虚名的状元还好得多。毕竟自己是偷偷帮皇帝干脏活的人,还不为外人所知。

    又过了几天之后,崇祯悄咪咪下了一道旨意,假装跟之前任何臣子的劝谏都没关系、完全是皇帝自己想到的。

    旨意的前因后果,无非是这样的:

    皇帝说自己被祖宗托梦,说凤阳祖陵被毁已有五年,列祖列宗魂魄不得安稳。他愧为人子孙,觉得五年前下的那道关于祖陵问题的罪己诏还不够透彻,所以追加了一些盟誓。

    崇祯在太庙对列祖列宗盟誓:

    凡诛杀张献忠者,若自始为明臣,可封公爵。

    若曾从贼者、后来反正,亦可封侯。

    此誓对除张献忠亲子之外,天下一切人有效。(张献忠目前也没亲生儿子)

    也就是说,哪怕是李自成杀了张献忠拿人头来献,也能封侯。

    崇祯到这一步也是彻底想通了:赦免李自成有什么好怕的?他真要是杀了张献忠,好歹也是把流贼势力削弱了一半,赦免就赦免了呗。

    大不了李自成要是真的再有狼子野心,下次再作乱时再讨伐他好了。不管怎么说能拿到这赏赐,张献忠已经先死了,流贼也分化内斗了,朝廷又不亏,何必吝惜赏格呢。

    做皇帝不能太刻薄寡恩。

    当然,崇祯还是有点忸怩,在太庙盟誓的最后加了一句:

    若是将来张逆已经兵败陷入绝境被围,其麾下贼子因势穷才临时起意、杀主来投。那就不能封侯,只能免除前罪、保证绝不追究。

    这也是崇祯最后的遮羞布,防止流贼“能抵抗就抵抗,到最后实在抵抗不了再杀主投降”刷功劳骗取侯爵。

    写得这么详细,也大大增加了太庙盟誓的可信度。相信天下流贼看到之后,但凡想求朝廷饶恕的,多少会掂量掂量。

    发布了太庙盟誓后,崇祯又补了一个后手堵漏:

    他让刑部侍郎加快对熊文灿案的审判。把熊文灿的罪名,坐实在“勾结张献忠”上,而把熊文灿招抚其他流贼后复反的罪名,统统删掉。

    也就是说,其他流贼的复反,也被皇帝钦定为“遭到张献忠裹挟”,而不是“本身就蓄谋已久想反”。所以熊文灿诏安他们的行为,也就能算罪。

    熊文灿历史上要到崇祯十三年秋决的时候,才被最终问斩。现在皇帝为了遮羞,也是提前几个月春天就杀了。

    斩立决,不待期。

    斩杀当天,京城菜市口围满了人,水泄不通。

    皇帝的旨意说得明明白白:熊文灿其他诸多行为都无罪,唯独勾结张献忠一条罪不可赦。

    斩完之后,熊文灿的罪状细节,明发九边和中原闹贼六省,昭告天下。

    行刑那天,沈树人也在京城菜市口围观了。天地良心,杀熊文灿真不是他撺掇的,他甚至还有点想救对方。

    他跟崇祯提熊文灿的时候,从头到尾都是只提罪名、不提量刑,希望把熊文灿的罪状变少、皇帝能给减刑。

    但崇祯为了面子一意孤行,哪怕只留这一条罪状,也非要孤罪斩决,以强调这条罪名的严重性,沈树人也没办法。

    崇祯这人,在某些方面网开一面了,总得让他在其他方面刻薄寡恩一点、找补回心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