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子小说 - 历史小说 - 马谡别传在线阅读 - 第586章 鼎足而三(15)

第586章 鼎足而三(15)

    看到邓芝似有所悟,诸葛亮心里一动,觉得把出使东吴的这份功劳,送给刘备看好的邓芝,也是一个好主意!

    邓芝立下功勋,不但可以显示出刘备的知人善任,而且可以令刘禅安心,还可以得到邓芝本身的助力。

    这样一举多得的事情,诸葛亮也不想错过,就暗中令人留住邓芝。

    这次诸葛亮退出五路大军,他可没有贪功。

    几乎做到了面面俱到,赵云、马超、魏延、张翼等人,还有张苞关兴,都被委以重任,都有了立功的机会。

    同为顾命大臣的李严,也显现出巨大的作用。

    他不但挡住了蠢蠢欲动的陆逊,而且凭私交退了孟达的上庸兵,功劳可不小。

    最后一个立功的机会,诸葛亮计议已定,也不含糊,立马准备执行。

    等众官皆散以后,诸葛亮请邓芝到书房,试探着问邓芝道:

    “今蜀汉、曹魏、孙吴,鼎分三国,我想要完成先帝遗志,光复汉室,准备征讨逆贼,一统天下,当先伐何国?”

    邓芝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斟酌了一下以后,觉得现在并不是征伐他国的时机,就如实回答道:

    “以愚意论之:魏虽汉贼,其势甚大,急难摇动,当徐徐缓图;今主上初登宝位,民心未安,当与东吴连合,结为唇齿,一洗先帝旧怨,此乃长久之计也。未审丞相钧意若何?”

    诸葛亮听了邓芝的话语,非常符合现在蜀汉的实际情况,高兴地说道:

    “伯苗所见极是,我早想派人出使江东,恢复与孙权的关系,但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今日听了伯苗的见解,觉得你一定可以胜任。”

    邓芝心中大喜,虽然脸上有意动之色,但并没有急于答应,而是试探着说道:

    “丞相,让我出使东吴,需要向孙权表达什么意思?”

    诸葛亮也不拐弯抹角,直接说道:

    “我想要你前往江东结交东吴,你既能知道双方结盟的重要性,必定能够说服孙权,不辱君命,我私下里认为:使吴之任,非公不可。”

    邓芝有把握说服孙权,也非常珍惜这个立功的机会。

    但他也知道,现在朝中形势复杂,自己是刘备挑选帮助刘禅的人。

    他可不想被人当作墙头草,就连风头正劲的马谡,都被冷遇,是前车之鉴。

    在没有征得刘禅的同意之前,邓芝不敢贸然答应诸葛亮所请,就假意推托道:

    “愚才疏智浅,恐不堪当此任。”

    诸葛亮观言察色,知道邓芝心中的顾虑,就直接一锤定音道:

    “吾来日奏知天子,便请伯苗一行,切勿推辞。”

    邓芝要的就是诸葛亮这句话,非常爽快地答应了。

    第二天,诸葛亮奏准刘禅,差邓芝为使,往说东吴退兵。

    五路大军犯境,西川形势危急,尽管元老系有不少人并不乐意和孙权结交,但也不敢出言反对,置蜀汉的安危于不顾。

    刘禅的目的,是要退五路兵马,马上批准了诸葛亮的计划。

    邓芝作为刘禅派出的使者,做的非常到位,单独拜辞刘禅,聆听刘禅的意见,然后往江东而去。

    ……

    ……

    江东孙权,自击退曹丕三路大军的进攻以后,并没有隐藏自己的野心,虽然没有公然称帝,但也自改年号黄武,以为试探。

    孙权擅自施行新的年号,并没有受到来自蜀汉和魏国的抗议,这才安下心来。

    孙权论功行赏,拜陆逊为辅国将军,江陵侯,领荆州牧。

    自此以后,陆逊成为江东名副其实的军中第一人。

    不但官职在当年的周瑜之上,军中的威望,也已经凌驾周瑜之上。

    孙权连胜两大战役,但付出的代价可不小,江东经济衰退,百废待兴。

    东吴上下,力图精治,准备蓄积力量争霸天下!

    忽报,魏主曹丕又遣使者至。

    孙权以为,曹丕这是要拿自己改元的事情敲打自己,心中非常不快。

    但孙权为了赢得喘息之机,自然不会在乎个人脸面,他没有怠慢,马上召见使者。

    这次曹丕派出的使者,并没有盛气凌人,反而在口头上向孙权致意道:

    “前者,蜀汉使人求救于魏,魏一时不明,故兵应之;今已大悔,欲起四路兵取川,东吴可来接应。若得蜀土,各分一半。”

    曹丕空口白牙说假话,不怕孙权反目,就是因为当年孙权作为刘备的盟友,却与曹cao暗通款曲,背后偷袭关羽。

    孙权知道使者话里有话,但也厚着脸皮认可了曹丕的解释。

    但曹丕不责备自己改元,但把三路进攻的事情轻轻推到已故的刘备身上,反而相约进攻西川,心中自然不相信曹丕的诚意,一时难以决断,就大会群臣,商讨对策。

    因为与曹丕的战事刚刚结束不久,虽然曹丕退军,但东吴损失惨重。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孙权背盟,这些大臣们可以自动忽略。

    但这次是曹丕背盟,而孙权的伤疤还没有好就忘了痛,又要与曹丕联手进攻西川,很多官员有切肤之痛,感情上难以接受,提出反对意见。

    尤其是那些参与防御曹丕进攻的大将们,一时转不过弯来。

    因为有很多军中袍泽,死于魏军之手,对背后捅刀子的盟友非常反感,反对尤为激烈。

    但张昭、顾雍等重量级的官员,认为江东已经无法支持一场大战,当务之急是恢复经济,就算不是真心结交曹魏国,但还是需要虚与委蛇,得到喘息之机。

    因此,他们对曹丕的主动示好,持欢迎态度。

    但他们也不敢违背大多数武将的意见,具体方略,还需要得到军中大将的认可,就向孙权建议道:

    “陆伯言极有高见,可派人询问他的意见。”

    陆逊虽然在抵抗曹魏三路大军之时,并没有亲自出战。

    但也是因为他的按兵不动,引而不发,不但牵制了曹丕的不少军队,让他不敢全力施为,也让刘备不敢妄动,功不可没,在军中的威望,不降反升。

    孙权知道,就算自己要进攻西川,统帅也只能是陆逊,必须征得他的同意,就索性把陆逊召到武昌,当面问计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