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子小说 - 其他小说 - 锦衣状元在线阅读 - 第七百二十七章 很天真

第七百二十七章 很天真

    朱四见杨廷和、李昆和彭泽接连出来反对质疑,还要把屎盆子强行往他身上扣,心里顿时很不爽。

    对杨廷和,朱四不能怎样。但面对彭泽和李昆两个杨廷和的「狗腿子」,他底气十足。

    朱四道:「朕认为,出征在外的督抚,本就有审时度势用兵的权限,若是因为其出兵,先不问结果,就要问罪,那以后谁敢出去带兵?是不是以后督抚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要经过朝堂议定后再执行?」

    问题很尖锐,却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在场差点就有人出来跟皇帝争论,这事不能一概而论,唐寅的职责是戍卫内三关,他就没有出兵的权限,比如宣大总督和三边总督也没有冒然出兵草原的权限,差不多是同一个道理。

    但现在皇帝正在气头上,加上之前首辅大学士和兵部尚书、侍郎都相继出来发言,别的人想掺和进这次辩论,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

    朱四继续道:「现在兵都出了,难道让朕把人追回来?再说了,本就是派出几千骑兵,守城时可用不上骑兵,于大局无碍。若是你们实在放心不下,大可从京营再调拨几千人马驻守居庸关!」

    杨廷和闭上眼,他对小皇帝彻底失望了,简直是乱来。

    内阁大学士毛纪出列道:「陛下,唐寅不过是领兵驻守居庸关,快马传驿京城,消息尚且不用一日,何以如此大的事,居然连上命都不请?」

    很多人用古怪的目光望向毛纪。你毛阁老是真蠢,还是装糊涂?陛下那边不都说了,这事他知情,很可能就是上命让唐寅这么干的。

    朱四愤而起身:「今天朝议先到这里,出了事,再来跟朕谈!」

    说完不顾在场大臣异样的目光,拂袖而去。

    「杨中堂,您看这叫什么事?陛下这是置西北危难于不顾啊!京师是否要戒严?」

    朝会散去,出了奉天殿,一群人把杨廷和给团围住。

    好像现在能为他们做主的只有杨廷和。

    孙交和刘春等极少数不掺和这件事的大臣,默默走开。杨廷和一脸的焦躁。蒋冕道:「从局面上来看,陛下不过是绕过内阁和兵部,让唐寅节调宣府兵马。」

    蒋冕的意思是,虽然事情看起来很大,但也不需要以悲观或者过激的心态去解读,可以理解为:先前皇帝想让唐寅节调宣府兵马而不得,借助鞑骑兵长驱直入sao扰内三关,以军帅在外不用受皇命节制的传统,直接让唐寅派兵去宣府,借机达到控制宣府军政的目的。

    「都散了吧。」

    费宏过来劝导,但他的话,在这里明显不管用。

    恰在此时,一名太监一路小跑过来,乃司礼监秉笔、东厂提督太监黄锦。

    之前朱浩想让黄锦专心做御用监的差事,但因为朱浩眼下不在京城,黄锦的职位一直没有变动。

    「杨中堂,陛下传旨,让您前往乾清宫议事。」

    黄锦过来气喘吁吁说道。

    杨廷和吸了口气。

    这时候,君臣间刚产生矛盾,皇帝就单独叫他去乾清宫,他差点用一种不配合的语气说「不去」,但认真想了想,若是跟小皇帝的隔阂继续加深,可就真便宜唐寅等新皇派系的人。

    「阁老……」

    刑部尚书林俊拉了杨廷和一把,大概意思是,你跟陛下在朝会上吵得很凶,最好还是别单独去见驾,毕竟人身安全也很重要。

    或许皇帝一发狠,直接把你给拿下问罪,或是杀了呢?杨廷和倒不担心这个。为人臣子,他就算再擅权,也没到把军政大权揽在自己一人之手的地步,从本质上来说还没有威胁到朱四的皇位,朱四实在犯不着铤而走险杀人。

    再说了

    ,朱四杀了他杨廷和,难道就能压得住群情激奋的文官?

    「劳烦引路。」杨廷和对黄锦道。

    乾清宫内。

    朱四只留下张佐一人,跟杨廷和谈及西北之事,此时朱四的口气依然很平和。

    「……杨阁老,是这样的,唐制台的意思,是以几千人马为诱饵,将鞑骑兵引诱到居庸关下,以计谋将其一并歼灭。若此事可成,鞑靼人遭受巨大损失,必定不敢再威胁宣府镇周边关城……」

    朱四把先前朝堂上,因为气愤而没说的话,跟杨廷和单独说明。

    杨廷和才不管唐寅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唐寅违背了戍卫内三关的职责,擅自出兵,这一条他就不能容忍。

    张佐将一份唐寅的单独奏报,递给了朱四。

    朱四接过瞥了一眼,扬扬下巴:「杨阁老,你也看看吧。」

    说完,朱四把奏报交还张佐,再由张佐转交杨廷和手上。

    杨廷和没有去打开奏报,因为不用看,他就知道里面说了什么。

    杨廷和道:「所以说,陛下认为,如今宣大地方军务混乱,需要陛下亲自派出人接管,而不是让总制宣大的陈九畴来统揽大局,是吗?」

    「阁老怎会如此想?朕不都说得很清楚吗?唐寅所部人马,并不会直接杀到宣府镇,其实现在鞑靼人已收到风声,估计这两日,前方就会有交兵的情报传来,阁老为何不能听朕的解释呢?」朱四道。

    杨廷和冷冷问道:「那陛下可知,如今西北为何会沦落到这般风声鹤唳的田地?」

    朱四道:「不是因为先皇时,在西北用兵过频的缘故?此乃女干佞乱国所致……」

    「那陛下现在作为,除了没有亲自往西北外,与先皇时有何区别?」

    杨廷和以严肃的口吻教训朱四。朱四一听就不乐意了。君臣间瞬间又变成剑拔弩张的紧张状态。

    张佐急忙劝和:「杨阁老,其实陛下也是为西北安定着想。」

    杨廷和好整以暇道:「西北军务,在于一个守字。自大明开国,擅启刀兵者皆未有好下场,陛下若是了解历史,应该很清楚臣并非口出诳语,若仅因唐寅乃兴府潜邸中人,陛下便要如此偏袒和包庇,那以后九边督抚皆擅自下令出兵,只怕西北军政会比现在更加混乱。」「哼哼。」

    朱四既像是在冷笑,又像是在嘲讽。

    最初朱四还好声好气跟杨廷和解释,现在看来,完全就是做无用功。

    君臣间矛盾已种下。

    朱四道:「杨阁老,朕很清楚西北危局是如何形成的,朕最近一直都在研究前方军情奏报,并做了详细的整理……这儿朕准备了一份给杨阁老,若是杨阁老不想看的话……朕就命令你看看!

    「若说鞑靼人真的去进攻宣府……朕说的是假如……哪怕这种假设在杨阁老和诸位臣工看来,只有一两成机会,就问杨阁老,宣府镇失去的话,居庸关守得住吗?」

    这次朱四直接把一份总结出来的书折,丢给杨廷和。

    杨廷和没有伸手去接。所以书折直接落在杨廷和面前的地上。

    张佐急忙过去捡起来,点头哈腰递给杨廷和。

    杨廷和心中愤怒至极,但终归还是接了过去。

    「杨阁老,希望不要因为你对唐寅的偏见,或是觉得他只是个举人或者怎样,而失去理性的判断,朕希望你们能通力合作……杨阁老担心唐寅会趁机窃取宣府镇军权,现在朕明确无误告诉你,唐寅所部兵马不会进宣府镇,出去绕一圈就回居庸关,但这些话朕不想在朝堂上说,因为朕怕消息外泄,鞑靼人不肯再上当!朝堂上不议出兵细节,这规矩还是杨阁老跟朕一再强调的!」

    虽然在杨廷和看来,朱四刚愎自用,但有一点却无可否认,那就是到目前为止,朱四还在跟他讲理。

    或者说皇帝一直都在努力说服臣子。

    杨廷和心中很气愤,但其实这件事他也不是不可接受。

    若如皇帝所言,唐寅只是派兵去当诱饵,把鞑鞋分散在宣大各处的散兵集结起来,汇聚到居庸关城下,的确没有违背以居庸关作为抵御外敌入侵的既定战略,只不过玩了点花招而已。

    可如何能保证出击的人马能平安撤回?

    又如何保证能把鞑靼人吸引过来?

    就算鞑靼人真陈兵于居庸关下,怎么才能做到克敌制胜呢?

    小皇帝跟唐寅此举跟纸上谈兵有何区别?

    朱四道:「朕这里还有一些有关新式军械的奏报,那是唐先生在几年前,于安陆破贼营……就是对付自江赣进入湖广境内劫掠的成群盗贼的先例,不过是简单之物,便可炸得敌军人仰马翻······此番制胜,也必须要制造一个便于使用新式军械的先决条件。具体内容,也在朕给杨阁老所列报告中。」

    杨廷和根本听不进去这些话。他现在已认准小皇帝和唐寅是在乱来,那无论朱四如何解释,在他听来都很天真。

    安陆剿灭一群贼寇,就敢自称带过兵上过阵?怕是没见过鞑靼人的骁勇善战吧?

    马背上的鞑靼人,几乎是无敌的,三千可当一万用,怕是唐寅派出的兵马,出城塞不久就全军覆没了。

    「杨阁老,你还有什么意见吗?」

    朱四一直都是自话自说,最后不得不以请示的口吻问道。

    杨廷和道:「老臣告退。」懒得说。也就不说。

    皇帝已武断决定出兵之事,那他杨廷和还能说什么?

    难道去跟张太后商量废立君王之事?

    不管怎么说,先保证西北别出大的乱子就好,唐寅再无能,总归居庸关地势还是很险要,留守个几千人马,在鞑靼人缺少攻城器械的情况下,大概不会出问题吧?

    杨廷和甚至在想,幸好唐寅守的不是宣府镇,只是内关,在外关不失守的情况下,内关能遭遇到的压力有限。

    若是从宣府镇贸然出兵……怕是鞑靼人真要杀奔京师城下了!

    /79/79019/28972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