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内经
书迷正在阅读:豪门恶妇对照组在娃综内卷爆红、大国渔业:重生九十年代的崛起、美食圈外挂帝、贵妃娘娘宠冠后宫、快穿三岁半:团宠小奶包甜又软、东方青苍的海棠展开、欢迎回档世界游戏、离婚当天,禁欲前夫把持不住了、规则类怪谈游戏、魏虎
西村陈家偷孩子事件暂时告一段落。 但东村人越发瞧西村人不顺眼了,遇到不呸一声都算友善。 有的妇人更夸张,竟趁人不注意,将川河西岸靠近陈老栓家的洗衣石都撬进河里,以表达自己的不满与鄙夷。 西村都成偷孩子贼窝了,一个个都不是好东西!她们就不配跟东村人在一条河里淘米洗衣! 而姜家夜以继日将所有棉籽摘出来,姜家三兄弟又用打好的长弓开始弹棉花。 还别说,这种办法真不错,弹好的棉花更柔软,也更好做成棉袄棉被。 于是,姜家大嫂与婆婆姜刘氏忙着给家人做新棉衣,用的都是细软的苎麻布。 这些苎麻布都被浆染过,颜色非常好看。 以前穷人家可穿不起浆染过的布匹,大多直接用白色苎麻布做成衣裳。 如今姜家有钱了,可以让每个家人穿上有颜色有花纹的衣裙。 铺盖也做了十好几床,确保每个人的床铺上都有棉花填充的被褥,松软暖和,简直是贵族世家的待遇。 姜三郎弹完棉花,又与两个哥哥去了北山,将四年没刨的葛根刨了出来。 这玩意已经长得比成人大腿还粗,一敲就断,含粉量还行。 刮去外皮清洗干净,再切成小块,搁石臼里舂碎。 将这些葛根碎末浸水吊浆,来日便沉淀出雪白淀粉。 葛根粉晒干后易于存储,闲暇时抓一点与水溶开煮熟,与藕粉有异曲同工之妙,若再搁点饴糖则味道更佳。 这东西是百姓的食物,古来有之,但并不常见。 只因葛根生长到三四年期才能刨挖淘粉,而且大多葛根出粉率极低,百十斤葛根只能淘出二斤葛粉,费时费力不说,也忒不划算。 但葛藤每年都可采收,跟沤麻一样,剥皮捶丝,工序相当繁琐。 纺织出来的葛布,则是夏日人们最喜欢的衣裳料子,清凉又不沾身。 贵族世家更是把细葛布奉为盛夏纳凉圣品。 往往织娘将织好的葛布卖去布庄,前脚刚走,后脚就被人买去。 樱宝全程围观老爹他们舂葛根,吊葛浆,滤淀粉,觉得挺有意思。 做豆腐也是差不多工序,只少了一道煮浆点卤。 神农本草经里说,葛味甘,性平,主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可温夫人讲,葛根性凉,脾胃虚弱之人及孕妇小儿不可多食。 说起温夫人,就联想到温先生。 樱宝已经好长时间没瞧见温先生了,以至于温夫人最近都不怎么开心。 她一人教导两个课室的学生有些忙不过来,便安排樱宝与温舒上午上课,下午布置课业让她们自己回家学习,她好给虎子二妮她们再上课。 不过,温夫人仍旧收购了樱宝的精品金耳与雪耳。 五斤金耳,樱宝又得了六十多两银子。 加上之前的银锭,她已经是个实打实的小富婆。 爹娘这次也赚了不少,估计能有一百多两。 连大妮二妮都各赚了七两多银,可把她们高兴坏了,一个劲儿催促大堂哥带她们去集市上逛逛。 樱宝没啥东西可买,便不去凑那个热闹,专心在家里学习医经。 医经又称方技之书,分:经、脉、方、药四部分。 士者云:经阐其道,脉运其术,方致其功,药辨其性,四者备,而方技之事备矣。 意思说只要学会运用“经”“脉”“方”“药”这四种技能,那么就可以当医者了。 这里的“经”分为《内经》、《难经》、五脏、针灸、妇科、幼科、外科、养生、经方、本草、食经等23类。 樱宝还只学到内经,离当医者遥遥无期。 内经又称《黄帝内经》,包括《素问》与《灵枢》。 素问主要是黄帝与老师们之间的问答,讲诉人体与脏腑的推演及天人关系,有些虚幻。 灵枢是一部针灸学,偏重于经络和刺法的实践cao作。 樱宝已经学完素问,最近跟温夫人学习人体xue位与针灸刺法。 但针灸之术温夫人并没有强调她一定学好,只要求她略懂即可。 因为针灸之术并不能真正治病,只能缓解一些症状。 就像巫医给人放血疗病一样,只是一种医术手段。 接下来,樱宝便要学习难经了。 《难经》又名《八十一问》《黄帝八十一难经》。以基础理论为主,兼顾分析多种相关病症。 内容包括经脉、脏腑、阴阳、五行、病证、营卫、输xue、针灸等,涉及人体正常生理、解剖、疾病、诊断与治疗。 学医费脑子,很多东西要死记硬背,樱宝只觉苦不堪言。 闲暇之余,她便将两个弟弟招来,让他们背书给自己听。 两个双胞胎很聪明,现已学会背诵三字经与百家姓。 于是樱宝又顺带教他们认字写字。 并鼓励他们,谁每天先学会十个字,她就带谁出去骑鹿玩,还带他去看望温衡寅养的小猪崽儿。 双胞胎果然勤奋起来,互相比拼谁学的更多更快。 “瞧瞧你写的啥字,一个字占了一张纸,下面你还怎么写?” 不教不知道,一教吓一跳。 樱宝一瞧这俩孩子的蟹爪字,简直气到吐血。 不仅字歪歪扭扭像蟹爬,写的还贼大。 若不是怕打击两个弟弟的学习积极性,她都想用戒尺敲他们小爪子。 唉,为了将来能享到弟弟们做官的福,自己还是忍了吧。 日子一天天过去,天气愈发寒冷。 姜家人热热闹闹在家猫冬,为此还买来一只羊杀了,一大家子围着火炉烤羊rou吃。 可好日子没过多久,乡丁便敲着铜锣挨家挨户通告上河工,也就是服劳役。 这河工可不是在本乡上,而是听县令的调遣去别的地方。 这一去可能就十几二十天甚至一个月,期间若是病了饿了也没人管,因为县衙并不会管役工的饭食,甚至都不管役工住哪里。 于是春娘赶紧给丈夫预备被褥与干粮,斗笠与蓑衣也预备上,还用羊皮给他缝了一个小帐篷。 万一下雨下雪,丈夫与两个兄弟也能有个躲雨雪的地方。 本来他们家可以花钱买役工,但乡丁说了,像他们这样的大家庭,即便花钱买役工,弟兄三个也必须去一个劳役,否则不好交差。 也就是说,最多可以买两个名额,但另一个必须去上工。 姜家三兄弟一合计,还是都去吧,一个人在外头不易,万一出个啥事都没人知道。 (本章完)